随着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这其中,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尤为迅猛,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而中欧班列作为连接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物流通道,也为国际货代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崭新机遇。
中欧班列以其高效、便捷、环保的优势,成为了国际物流领域的”新星”。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欧班列更是展现出了其独特的价值。由于新能源汽车的零部件数量众多,且对运输时限要求较高,中欧班列的稳定性和时效性为国际货代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价值。
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突破300万辆,达到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同比增长1.2倍,约占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量的63%,稳居世界第一。这已经是第8年产销全球第一了,那么随之而来的小汽车运输业迎来变革。
蔚来汽车2023年10月7日首次搭乘成都中欧班列出口欧洲,以前出口基本通过海运,此次搭乘成都中欧班列运输,速度得到提升。该公司宣布开始为德国、荷兰、丹麦、瑞典四国市场提供服务,同时,成都平台成功签约宝马中规车进口等重大项目,并为长安、沃尔沃、吉利等汽车出口提供了坚实有力的物流保障。中欧班列提供新能源汽车整车物流运输服务,成为了众多车企的出海业务多样的物流选择。
从国家来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主要集中在欧洲,同比增长215%,其中德国、法国、英国、挪威和荷兰五国出口增长最为显著,同比增长超200%。
从品牌来看,2023年欧洲市场中纯电动汽车销量前十车型中,中国品牌占据7席。分别为比亚迪、吉利、奇瑞、上汽通用五菱、奇瑞新能源、北汽新能源和广汽新能源。其中比亚迪的成绩位居第一。
政策支持力度加大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通知》,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到2035年,纯电动汽车成为新销售车辆的主流,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燃料电池汽车实现商业化应用。这是继2017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之后,我国制定的第二个关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规划。
国铁集团宣布放开对新能源整车的铁运限制。凭借时效快、稳定性好等优势,中欧班列逐渐吸引了车企的目光。根据《国家铁路局、工业和信息化部和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支持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提出,鼓励铁路运输企业开展新能源商品汽车铁路运输业务,铁路运输新能源商品汽车不按危险货物管理,由承托双方按照通知要求办理运输。
随着中国和全球对“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推动,我国政府正积极实施政策推动汽车产业低碳发展。国家将在政策方面持续支持和鼓励中国车企拓展海外市场,同时在市场推广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支持和引导。
海外市场需求旺盛
中欧汽车产业有着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经过多年发展,早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欧盟汽车企业在中国投资经营多年,中国市场已成为众多欧盟车企最大的海外市场。彭博社曾报道称,数据显示,中企占据全球过半的电动汽车电池市场,在部分电池材料方面的供应满足了高达90%的需求,这种规模经济使得美欧汽车制造商几乎不可能在效率上与其中国竞争对手匹敌。慕尼黑车展是全球五大顶级车展之一,也是欧洲最大的汽车展览。其中来自中国的参展汽车企业数量50余家,超过了德国,占据了车展最大的展位。数据显示,中国乘联会2024年1月9日发布的预估,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已达到526万辆,并表示这可能比日本汽车出口量多出近100万辆。同时根据日本最新的官方数据,2023年前11个月,日本汽车出口量略低于400万辆。中国汽车出海已经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2023年国内车企价格战几乎持续了一整年,怎一个“卷”字了得。面对汽车行业的挑战和变化,不少车企通过出口寻求发展的新路径。中国车企“走出去”已经有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展现了强劲的韧性。
多地中欧班列开跑,畅通运输“大动脉”
2024年首趟中欧班列(武汉)1月3日从吴家山站始发,一路向西由汉丹、焦柳等线运行,将驶往俄罗斯。12月18日,一列满载55个集装箱110台新能源商品汽车的中欧班列,从哈尔滨国际集装箱中心站驶出,经同江铁路口岸驶向欧洲。这是今年黑龙江省继开通国产商品汽车、二手车中欧班列线路后,新开通的又一条运输国产新能源商品汽车的中欧班列线路。12月14日,一列载满110台长城摩卡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从东疆综保区的天津新港北集装箱中心站驶出,班列将经由二连浩特口岸出境,抵达莫斯科克列斯特车站。据悉,这是中欧班列(天津)首次专列承运中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为助力国产新能源汽车出口构建了一条高效快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此外,随着重庆汽车出口量的增加,每天至少有一列汽车专列通过中欧班列运往海外。义乌国际商贸城也专门打造了全新的新能源产品市场,涵盖光伏组件、储能系统、新能源汽车等各类产品。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增添了动力。
出口品类增多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中国品牌在全球汽车市场的影响力持续提升。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达14.9万辆,同比增长1.2倍,占我国汽车出口总量的19.7%。
对于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增长,中国品牌车企有哪些经验?
比亚迪方面表示,“在开拓海外市场时,我们最大的优势就是坚持电动化+智能化的技术路线。”长城汽车方面表示,“我们在海外市场成功地实现了从车型到技术再到品牌的升级。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长城汽车已经成为一个全球化的品牌,我们不仅在国内市场成为全球最大的 SUV、皮卡制造商,还在海外市场获得了很高的认可。”海外市场的开拓和用户对新能源车认知的不断加深,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将持续提升。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将占全球出口量的80%以上。
思考
对于国际货代行业而言,如何把握住这一历史性的机遇,成为了行业发展的关键。首先,货代企业需要加强与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合作,深化对新能源汽车物流需求的了解,以便为客户提供更加专业、高效的物流服务。其次,货代企业还需要加强对中欧班列的运营管理,提高班列的运输效率,确保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运输时限。
此外,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扩大,国际货代行业也需要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例如,可以开展跨境电商业务,为新能源汽车企业提供一站式物流解决方案;或者利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新能源汽车物流的智能化、可视化,提高物流运作的透明度和效率。
总之,新能源汽车中欧班列的发展为国际货代行业带来了巨大的商业机会。只有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才能在国际货代行业中立于不败之地。近几年,国内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成绩有目共睹,连续8年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