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2023年7月20日,国务院公布了新修改的《发票管理办法》,《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作为配套规章亟待修订。

2024年1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决定》(国家税务总局令第56号),为了与现行法律法规相衔接,明确了电子发票管理、虚开发票、以其他凭证替代发票使用等纳税人关心的事项。那么哪些修订内容值得物流企业重点关注?

哪些修订内容值得物流企业关注?

第一,明确“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情形,便于界定虚开行为

办法第二十一条延续了以往虚开发票行为的界定范围,此次实施细则配套修改,第二十九条首次明确了“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具体含义,既包括未购销商品、未提供或者接受服务、未从事其他经营活动,而开具或取得发票的情形,也包括有购销商品、提供或者接受服务、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但开具或取得的发票载明的购买方、销售方、商品名称或经营项目、金额等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形。

“无货虚开”属于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的情形自不待言。值得关注的是,“有货代开”也被明确界定为虚开行为。在再生资源、煤炭、运输等领域,自然人散户是交易链条中常见的供货商,由于其税收法治意识不强,纳税遵从度普遍不高,采购端企业普遍面临着增值税进项不足、无法取得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凭证的困扰。以再生资源行业为例,回收企业从散户处采购废旧物资时往往无法取得发票,而下游用废企业又要求回收企业开具发票,在增值税抵扣链条断裂的情况下,回收企业的税负成本急剧增加。因此,部分回收企业开始寻求从第三方代开与采购业务相一致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刑事领域,通常主张“如实代开”不属于虚开,以此阻却开票方、受票方的虚开刑事责任追究。但在行政领域,随着实施细则对“与实际经营业务情况不符”含义的明确,“有货代开”定性的模糊地带消失,纳税人存在此类行为的虚开行政风险极难避免。

发票管理新规来袭,物流业如何合规应对?

第二,细化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情形,自制凭证入账面临处罚

发票管理新规来袭,物流业如何合规应对?

物流行业的产能一般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自有产能、合同产能和临时产能,业内普遍认为是3:5:2,但这只是一个比例,并不是绝对,各个公司之间的比例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根据办法第三十三条第(六)项的规定,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税务机关有权责令行为人改正,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没收违法所得。实施细则第四十条对该行为做出了细化规定,明确应当开具发票而未开具发票,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或者以发票外的其他凭证或者自制凭证用于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税前扣除和财务报销,或者取得不符合规定的发票,用于抵扣税款、出口退税、税前扣除和财务报销的,均属于以其他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行为。

其中,以自制凭证代替发票使用的情形较为常见。例如,在再生资源行业中,虽然《关于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增值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40号)已经赋予回收企业选用简易计税方法依照3%征收率计算缴纳增值税的资格,但仍有一些回收企业延续原本的财务处理方法,通过自制收购凭证、自建收购台账进行税前扣除。

第三,顺应发票电子化改革,配套制定管理制度

2021年3月24日,中办、国办公布了《关于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意见》,提出“以发票电子化改革为突破口、以税收大数据为驱动力,建成具有高集成功能、高安全性能、高应用效能的智慧税务,全面推进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和智能化改造”。2021年12月,全电发票试点工作开始,全国统一的电子发票服务平台建成。此后,全国各省市陆续开展数电发票试点工作、全店发票受票试点工作。到了2023年11月29日,国家税务总局西藏自治区税务局下发《关于开展全面数字化的电子发票试点工作的公告》及其解读,确定将于2023年12月1日正式启动数电票开票试点。至此,数电票试点工作已完成全国省级覆盖。

2023年7月20日,新修改的《发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宗明义,以行政法规的形式赋予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同等法律的效力,并明确授权国家税务总局对发票的种类、联次、内容、编码规则、数据标准、使用范围等具体管理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物流企业如何实现全面数字化电子发票的实施?

第一,规范业务流程,选择专业的网络货运平台

物流企业要根据当地税务部门政策,掌握相关规定和要求。还要选择正规网络货运平台,保证运输业务全流程做到一致。增加对收到的发票审核力度,仔细核对发票与实际货物或服务的一致性,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跟进调查。货运宝作为专业数字物流服务商,可以帮助物流企业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进行系统化管理、网络化经营、智能化办公,助力企业轻松搭建、积累、维护客户池和自有运力池,一站式解决上下游开发管理、企业发展经营难题。

第二,及时进行数据接入与整合,加强数据安全管理

物流企业可以在智慧物流管理系统上确保订单、交易和财务数据的及时上传和整合,这样可以实现订单与发票的自动匹配,提高工作效率。还要加强数据安全管理,采用合适的数据加密和存储技术,确保电子发票数据不被窃取或篡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