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中小外贸公司在选择合作服务供应商这块有着一定的困惑,总是觉得不太满意,经常发生问题如下;如临时涨价,做出来的产品和样板不对称,出货期总是延迟,包装和数据总是差别很大,在支付交易上总是产生分歧,甚至供应商缺乏职业道德等等;如何控制尽量减少以上问题,首先是我们在选择上就有一定的误区!现在总结常见的几点误区如下:
首先是选最低价格
我们找到最低价格会有几个原因和弊端:
第一如果是供应商走量退税价格低,我们外贸公司的弊端就是对供应商产生更大依赖,同时也形成我们海外客户后续对低价格更高期望.
第二是供应商勉强被迫把价格做低,供应商都有自己的价格和利润底线,太低的时候供应商也就只有在原材料和品质上做成本降低的文章了.
第三是因为有某项原材料的库存,从而有生产成本优势价格低,也就是商业上的促销了,那么我们就要意识到这是一个临时的价格优势,而不是等于这家供应商长期都有价格优势,当然品质也会相对有风险性!
做外贸和摆地摊的定位差别还是蛮大,后者是做小单,无质量保障,大都做生客,经营时间短期;而外贸是做大单,渴望做熟客,长期经营,自然不能以企图采购最低价格来获取市场定位!同时也不能像沃尔玛那样拥有自己的卫星,能做到全球最强大的质优价廉的采购体系!
其次是以展品和样品来定义出货品质
这里也容易产生误区的是展品和样品很多也并非供应商自己生产,当然展品和样品一定也是不错的;很多外贸公司都有一个困惑就是出货时的品质和展品差别蛮大!
特别是外贸公司资深采购和小白采购对大货品质的鉴别能力也差别甚大,经常发生新同事去看了样板和展品觉得没问题,老板再去又说不行的情况!
全凭熟人介绍和片面性看规模
熟人介绍不管有没有合作我们一定要答谢这是肯定,但是我们要了解是不是适合熟人合作的也适合自己合作,就像媒人介绍对象一样适合不适合还是要靠自己把握;另外其实规模也很容易误导我们采购商,因为规模小也许有成本优势,也许没有利润底线,也许有不稳定因素;规模大也许有品质管控优势,也许有店大欺客可能!
还有看交涉的感觉和第一印象
我们很多外贸伙伴去看工厂的时候非常介意第一印象,发现这个工厂给人的第一感觉不好,或者做了一个小单样单也体验不好,就觉得这家工厂不行了!
其实,做OEM的工厂老板大都草根出生,也大都缺乏规范礼仪和科学服务意识,因为他们根本就不擅长服务这些,只是擅长生产而已,如果擅长服务和销售的话其实早就自己发挥外贸了!同时他们对于客户第一单的体验重视度也没那么高,如果意识度高的话,他们自己也可以靠做电商而不是做OEM了!
全凭业务员的态度和老板为人
这里也容易产生误区,因为但凡做业务的现在都有态度和热情,可是常常碰到一个情况是,出货异常的时候发现再热情的业务员也无能为力了,因为一批货的整个流程进度往往不是一个业务员能左右得了的;甚至还有发生一批货还没出完呢,结果工厂业务员就离职了!很多老板也不缺为人,因为很多工厂老板经常混迹于社交场合,吃饭喝酒大度都没得挑,但是回到利润层面都不含糊!
仅凭一纸协议合同锁定重要问题
因为中国人对“情、理、法(制)”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差别还是很大,而中国人又擅长打擦边球和占空子!例如我们和供应商协议规定一条,“严禁供应商和我们的老外客户直接产生合作”。
但是这里就有很多问题都没法协定到了:假如是老外客户主动通过其他途径无意找到供应商呢?假如我们自己的问题和客户做死了,客户又主动找到了供应商并提出希望这个产品直接找供应商,其他采购还是找我们,如果我们要阻止供应商和他合作,他就所有产品都不找我们采购了,这样的话怎么办呢?
再比如我们的海外客户找到了同类型的工厂采购,结果这个工厂和我们签订协议的供应商有些合作甚至合资关系,那这样的话算不算供应商违规呢?
那我们正确甄选供应合作商的方法应该是什么呢?
首先要通过线上线下全面开发供应商资源
当然熟人介绍资源也是有必要的,因为资源多我们有充分的选择和全方位的比较;很多供应商资源我们单单凭线上的1688来找远远不够,因为很多偏远地区的作坊型工厂他们还是有成本优势,可是他们从来不上网;还有通过行业门户平台,商会协会,资深物流货代引介资源也是很好的。
洽谈供应商一定要先展示自己的特点和优势而不是开口就谈价格
首先有采购实力的就要介绍展示自己的采购实力,没有采购实力的展示采购潜力,采购潜力都没有的就要展示人格魅力!
因为我们在挑选供应商的时候其实供应商也在选我们。很多工厂和服务商其实也不缺订单,缺的是优质订单,发现一个不太优质的客户订单接也会接但是不会用心去接!所以我们不能以貌取人,但是要以貌待人!
很多外贸采购人一上门就谈价格就对供应商提要求这是非常错误的!本人也确实见证过很多优秀的外贸小伙伴对待服务供应商工厂非常热情,从前台,到车间再到仓库个个都以礼相待!就算是下一批小单,只要这个工厂服务商做得开心也就自然做得好品质和服务了!
开发设计多方案而不是死抠价格
外贸公司介入工厂和海外客户之间,最应该发挥的不是和客户谈价格,因为你永远不知道客户价格底线,就算第一单高利润搞定,但是客户始终会发现价格出高了,因为信息化时代客户随时可以获取市场行情。同时也不是和供应商死砍价格,因为你永远没有工厂那么有成本核算水平!
外贸公司最值得做的就是多方案,比如一个客户询盘,最少给他三种供应方案,当然我们外贸更应该做也就是寻找更多供应商方案,因为找供应商这点应该是我们比客户强的,这也是我们外贸人存在的最大价值点!
如果客户自己找的供应商都比我们找的有优势,那只能说明我们外贸能力被这个客户淘汰了,也或者说我们自己给客户加价太高企图赚得太多,安慰自己的说法就是:这客户已经不是我们的菜了!
考察供应商要考察软性的整体人文素养而不是考察硬性的规模实力
也就是说硬件设施很容易被蒙蔽,例如很多工厂看上去实力很大,但是负债累累,机器都是质押当中,这个我们没法看到吧!但是整体的人文是假不了的,也就是说要给下一批大单的时候,除了和业务交涉外一定要见到老板,见到跟单,见到生产负责人,仓库负责人;还有非常重要的财务负责人,为何还要见财务负责人呢?
因为很多工厂财务负责人服务意识非常落后和传统,甚至就是老板娘兼任,收钱非常积极,可是付给他原材料供应商款项的时候却非常磨叽,结果导致被拖欠款项的原材料供应商不想及时供货,也从而导致成品出货期延迟,这个因素出现时我们很难知晓真实原因,往往都会被业务员的客观理由蒙蔽!
所以整个流程各个环节人员的敬业精神和品质服务意识都比较重要了;当然了人手不够,生产负责人不负责任,仓库车间管理落后也是常有的事!
深度确认细节而不是简单形式合同
协议一定要签,但是绝对不是形式化协议!每个重要细节我们都要深度确认和了解,最好留好依据重要洽谈进行录音,比如出货期这个问题,我们通俗做法就是简单的询问,你们应该不会延迟吧?得到的答复也都是正常来说不会延迟的!但是发生延迟的时候,供应商往往都会说出现了不正常的因素!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询问:假如你们发生出货期延迟,这里面的原因会有哪几条?每种原因你们控制在多少时间内解决?我如何知晓真实原因?哪条是不可控的,哪条是你们可控的,哪条又是你们会以什么方式来负责的……所有问题不只是和业务员确认,更要和负责人确认,而协议最好需要法人代表签字!
配合和跟进过程而不是依赖好结果
什么都确认得很好,协议也签得很详细不等于万事大吉了!下了订单我们就从客户转变为合作者了,更同时也要为将来的无数次采购选择打下好基础,那么我非常有必要以合作者的身份来配合供应商的需求,甚至给些帮助和鼓励!
例如发现车间在加班赶货时,送些小福利并直接给供应商老板提出对业务跟单人的表扬和赞誉,觉得供应商遇到困难时,给些帮助和配合,比如提前支付应付货款等!特别是大单时,更要多走进供应商生产车间,和生产人员多碰撞对接,不只是能发现真实的问题,其实次数多了还能获得更多好资源!
小编认为在外贸这条最实在,最长远道路上,寻找和培养出最合适的供应商和开发到海外客户一样有意义!因为这是我们外贸的根源,就像战场的后勤保障一样,有更好的后勤保障我们才能获得更好的战功!我也认为外贸人的心态就决定了供应合作商的质量,我们开发和维护供应商也像开发和维护海外客户一样,那么我们在采购这个环节上也会无望而不利,最后忠心祝愿天下没有难做的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