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中欧班列凭借安全,绿色环保、稳定等诸多优势,已逐渐成为国际物流陆路运输,然而全世界的铁轨宽度不是统一的,国与国之间的铁路轨距的不一致,这对于国际联运出口运输都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和挑战。
既然轨距不一致导致交通运输如此麻烦,为什么还是会有那么多种不一样的轨距呢?在此之前,大家可以先来了解一下铁路轨距的相关知识
轨距指两条轨道之间的宽度,一般以钢轨的内距为准。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采用1435 毫米的轨距建设铁路,称为标准轨。
1435mm的标准轨距是沿用了“火车之父”史蒂芬森在修铁路时采用的轨距。因为最初的铁路需要照顾马车的行驶,英国的马车轮距沿袭了古罗马战车的轮距。古罗马战车的轮距是两匹马屁股并行的宽度。
比准轨宽的称为宽轨,占到全球总量的两成多,主要包括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比准轨窄的称为窄轨,包括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等国家。
宽轨与窄轨主要都是普通铁路,目前世界上各国建设的高速铁路,基本上都采用了1435mm的标准轨。日本普通铁路采用的是1067mm窄轨。
不同的国家为什么会选择不同的轨距?
第一是方便与其他国家联通。
西班牙为了与欧盟各国铁路的联通,新建设的AVE高铁采用的是标准轨。而在当年,西班牙发明了1668mm宽轨,被称为利比里亚宽轨,只有西班牙与葡萄牙两个国家采用,初衷就是一种军事防御,相对于邻国的标准轨而言,战争时可以阻止敌国部队通过铁路轻松长驱直入。
第二个原因是技术原因。
轨距是成本与实用性的一种妥协,轨距越宽,则建设成本就越高,并会占用更多的土地,同时也能提供更好的舒适度;同理,轨距越窄,成本就越便宜,但是运输能力就越低、舒适度就越差、速度也就越慢。
有不同的铁路轨距后,我们来看如何换轨:
铁路货运列车所谓换轨的意思,其实就是换车。大部分“中欧班列”在哈萨克斯坦、波兰马拉舍维奇需经过两次换轨,第一次是在中哈边境的多斯托克,在这里货物将从标准轨列车上调运到宽轨列车上,然后穿越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白俄罗斯。第二次是在白俄罗斯和波兰边境的布列斯特,在这里货物又将从宽轨列车上调运到标准轨列车上,再前往欧洲。
中国铁路是标准轨的,宽度是1435mm,而与中国国境相接的蒙古国和俄罗斯铁路是宽轨的,宽度为1520mm。由于两国铁路轨距不同,不能对接,所以需要同时通向一个换轨站,站内两国的铁路处于平行状态,将一国铁路上的列车车厢拆卸下来,吊装到另一国的空轮轨上固定,然后由该国的机车牵引再开出去。
了解轨道换轨后再看看中欧班列编组
发往中欧班列分为三段分别为我国境内段 、独联体国家、 欧洲 这三个国家的机车牵引力、 铁路着重和场站换装能力均有所不同 因此需考虑各方最为兼容的编组 , 俄罗斯货列编组最长可达1500米 能拉动装载75个40英尺集装箱列车,根据《国铁集团关于公布2023年第一季度调整列车运行图的通知》有关精神,现对新图调整情况通知如下:中欧班列图定去程车次编组不超55辆;中欧班列图定回程车次编组35-55辆。(前期经阿拉山口、霍尔果斯中欧回程图定车次30-50车编组要求已不再适用)在新年2023年首月陆续有平台在全力保障安全稳定的基础上,根据需求进一步扩大单列编组55车每列组织发运并顺利开行,编组增加很大提高了运量效率,启点国际也积极响应,砥砺前行更好服务每位客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