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是指利用数字技术和数字化的方式来创造、生产、分配和消费商品和服务的经济活动。它包括数字化的产业、数字化的商业模式以及数字化的商业生态系统。数字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正在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

数字化:数字经济基于数字技术,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以数字化的方式处理和管理信息。

创新性:数字经济以创新为驱动力,不断探索和发展新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

高效性:数字经济能够提高经济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和生产过程,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跨界性:数字经济不受地域、产业和行业的限制,能够促进跨界合作和整合资源。

数字经济对于企业、政府和个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企业来说,数字经济为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商业机会和新的增长点,同时也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竞争力。政府也在数字经济的推动下加快数字化转型,提高治理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个人则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和个性化的消费和服务。
数字经济的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风险。例如,数据隐私和信息安全等问题需要得到关注和解决。
总体而言,数字经济是一个快速发展、变化多样的领域,未来将继续推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它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同时也需要各方面的合作和努力来应对挑战和风险,实现数字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数字经济与国际物流的联系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物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迫切需要,数字物流时代应运而生,为众多企业所认可。当数字经济赋能国际物流,可以看到这些效果。

一、数字化提升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

与以人工为主的传统物流体系相比,数字物流利用了电子计算机技术作为生产资源,利用数字技术将信息以数字化形式进行收集、整理、交换和传递,从而实现控制和完成整个物流体系的所有过程。 
与常规的物流相比,数字化的优势在于其快速、融合性、自我增长、边际效益递增、可持续性和直观性。 
虽然物流技术不断进化,物流功能不断完善,但物流企业之间的界线越来越模糊,对于物流企业来说,数字化在竞争中起到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可以说竞争已经从物流转移到了信息技术上。
实际上,需求和技术都为物流业的数字化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石:3.0时代的物流商业转型、跨境贸易、个性化制造、无人零售等新的生产消费趋势对物流行业产业升级提出了新需求;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数字化助力企业降本增效

就物流业自身来说,随着我国人口增长放缓以及未来劳动力数量的减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流业的发展也将由传统的人力资源转移到科技的推动上。

数字物流是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方向,比如它可以将货物和车辆进行整合,有效地提高了运输的效率,帮助企业降本增效。 

三、数字化助力物流企业转型升级

根据我国的发展政策和当前形势,数字化是我国物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不仅可以提高我国货物运输的数字化管理,也可以加速我国的数字物流发展,实现运输、仓储、金融等一体化的供应链,数字化的发展可以快速帮助实现物流公司的转型升级,走向网络互联的新征程。 

据企业成长协会ACG 2021年的调查显示,疫情以来,41%的受访企业表示面临供应链挑战,包括:货物运输的延迟或取消、数据获取及分析能力不足、缺乏专业供应链管理知识和高昂的物流成本等。高昂的供应链成本,牵动着广大卖家的“生命线”。以2021年为转折点,卖家普遍对供应链管理有了更高的追求。真正具有长远眼光的卖家,他们都非常清楚未来制胜的关键在于供应链能力,而利用便捷、高效的数字化工具,将是快速提升供应链管理能力的有效途径。

物流履约和库存管理,影响着用户体验的提升、销售策略的制定以及现金流的健康。为提升上述两大环节的把控能力,卖家对物流数据的及时性、丰富度、精准度有了更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物流服务商逐渐加码对云计算、大数据、AI等技术投入,通过数字化技术满足卖家个性化需求,并提升自身运作效率。

立足数字化战略、厘清发展目标与路径。通过对组织结构的整合,提升企业内部、企业间的集成与协同,重新构建企业物流链与业务流。区块链技术的不可篡改与可追溯特性,赋予了数据可信力;人工智能帮助实现智能调度、运价预测和智能匹配;利用平台数据和数学建模,智能风控平台可针对客户提交的电子运单的真实性进行可信度计算服务;数智化技术支撑平台算力,实现对业务数据的收集、分析、预测、反馈、协同,促进各业务单元的动态互联,重塑物流价值链。

数字化等人工智能在物流供应链应用前景可观,首先有丰富的场景,其次有大量重复的劳动,再次物流供应链的高效离不开数据规划与决策,而这些因素正是和人工智能应用相匹配的。而今,我们也不断看到领先企业在人工智能方面的研发与应用。随着国家发力推进新基建,人工智能的爆发前景可期。

物流行业有许多表单、文档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中的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就可以在这一场景中应用。比如腾讯云的OCR技术:通过计算机视觉结构化识别表单内容,能够快速便捷地完成纸质报表单据的电子化,大幅避免人工输单;对文档扫描件或者图片中的印章进行位置检测,内容提取,实现自动化一致性比对;独有的手写文字识别技术可以精准识别出手写文字、数字、证件号码、日期等,实现带有手写文字的扫描件或图片数字化处理。目前,中外运、顺丰等均有与腾讯云合作应用该技术。以中外运的北京奔驰进口报关业务为例。因为零部件的单据非常复杂,一个零部件涉及的单据可能100多页,以往一页一页的录,四个人要花一周时间,如今应用了人工智能技术,一个人40分钟就可以解决,且准确率极高。

随着IOT、5G等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在园区管理上同样可以发挥重要作用,比如监测、采集场院内车辆信息,提供车辆装载率、车辆调度、运力监测和场地人员能效等基础数据,优化运力成本;再比如对人员工作情况进行管理,规避员工不规范甚至危险的操作。现已建成的5G智能园区,通过5G+高清摄像头,不仅可以实现人员的定位管理,还可以实时感知仓内生产区拥挤程度,及时进行资源优化调度;5G与IIoT的结合,帮助对园区内的人员、资源、设备进行管理与协同;5G还帮助园区智能识别车辆,并智能导引货车前往系统推荐的月台进行作业,让园区内的车辆更加高效有序。这中间同样是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底层依托。

从园区进入仓内,其中必然要发生的一个动作就是装卸。货物识别+机器人与自动化分拣则可大大降低人类的劳动量。举例来说,AMR(Automatic Mobile Robot)即自主移动机器人,是目前发展和应用较快的技术。与传统AGV不同的是,AMR的运行不需要地面二维码、磁条等预设装置,SLAM系统定位导航为其装上了“一双眼睛”,让其可以实现高效的搬运和拣货作业。2019年,顺丰对外发布的“慧眼神瞳”一度备受关注,这也是顺丰科技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成果在业务场景的落地突破。其实简单地说,“慧眼神瞳”就是利用各种视频和图像进行自动化分析的人工智能系统。比如中转场的装卸口环节,将摄像机部署在装卸口,通过分析车辆到离卡行为、车牌识别、车辆装载率、人员工作能效等基础数据,就可以刻画出装卸口作业场景的完整生产要素,将所有作业数据线上化,持续优化各项运营成本,优化运转效率。

首款无人叉车将应用于德邦快递浦东分拨中心。改进后的无人叉车采用“无人叉车+智能托盘+多层货架+JDS(调度系统)+LMS(库位管理系统)”的形式进行实地操作、多机调度、多车协同,同时通过RFID及传感器等进行智能路径规划。经测试新解决方案可使仓内成本下降30%,总毛利润增加7%。

库存盘点也是仓储管理的重要一环,人工智能同样可以提供助力。一汽物流就与百度云合作,运用无人机航拍取代人工盘点。简单来说,所谓无人机取代人工,就是无人机通过获取图像数据,基于视觉识别技术模型进行自动分析,并快速识别子库区,及库内汽车数量、车辆所在的车位号、与库存系统进行实时比对,如果实际数量与库存数量不吻合,将对异常数据进行警示,实现库存自动盘点。经过多次的数据训练,可将无人机准确识别率提升至100%。此外,无人机还有报警、提示等功能,当实拍图与从LVCS获取车辆位置信息形成的图示有差异时,将会第一时间提示工作人员,查漏补缺,避免产生重大损失。

产业数字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方面,数字技术赋能传统产业,产业数字化的脚步不断加快,从而促进传统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使得原来无法进行国际贸易的产品经由数字技术赋能后可贸易性增加。比方说,传统的国际贸易都是需要实物载体进行交易,而数字贸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无需实物载体的无形数据得以交易,从而大大减少了传统国际贸易的限制。可供消费者选择的商品种类随着可贸易商品种类的增加而变多,这反过来又可以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

另一方面,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产生了全新的个性化消费模式,由生产驱动型贸易逐渐转变成为了消费驱动型贸易,生产端和消费端之间出现了信息快速交流渠道,使得二者的信息匹配程度大幅提高。

应用区块链、大数据等数字技术提供了信息交流渠道,通过该渠道参与贸易的企业间的联系得到了加强。企业可以充分了解客户画像及其产品需求,也能够掌握竞品动向信息从而迅速调整升级本企业产品,根据客户需求和竞品优缺点制定差异化产品战略,使其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更具竞争力。